服务热线
自2018年3月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医改已进入医保驱动的新时代。集中带量采购挤出了药品耗材的水分,以飞行检查为核心的医保基金监管加速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彻底颠覆了之前的按病种付费模式,迫使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这些变化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必须调整其绩效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的运营环境和服务需求。本文将探讨医共体基层医院绩效体系发展的五个关键方向。
在传统的绩效激励机制中,许多地方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数量来评价和奖励员工。然而,在DRG/DIP支付方式下,收治病人数量并不必然带来经济效益,有时反而可能导致亏损。例如,轻病人的费用易于控制但医保支付也很少。因此,绩效激励应从单一的数量导向转变为质量与效益并重。这包括引入病历书写、医保盈亏、诊疗规范、成本控制以及医保结算清单填写等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确保服务质量得到充分重视,同时实现成本的有效管理。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还能增强医院在新支付模式下的竞争力。
当前大多数医院的绩效激励机制仍然侧重于数量指标,如门诊人次、出入院人次等,倾向于多劳多得,未能充分体现优绩优酬的原则。随着DRG/DIP时代的到来,医院需要更加关注服务质量和技术创新。从数量驱动转向质量驱动意味着要更准确地反映医务人员的工作价值,并激励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也能促进医疗团队的专业成长和技术进步,为医院赢得更好的声誉和发展机会。
以往,医院的绩效激励往往依赖大规模投资来推动收入增长,如扩展规模、更新设备或优化环境。但在当前情况下,这些传统手段可能不再有效,甚至成为新的负担。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现在更需要关注的是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为此,在绩效指标设计上,应强化人均业务量、人均收益、万元资产产出等效率指标的考核,鼓励医务人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这种方式,医院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绩效激励通常是在事后根据实际发生的医疗服务进行结算。然而,在DRG/DIP预付费制度下,医院需要提前做好预算管理和临床路径规划,以合理安排诊疗流程并控制费用。这意味着绩效激励机制应当向“事前”转移,即引导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主动考虑成本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这样的“事前”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医护人员更加谨慎地选择诊疗方案,既保障了医疗质量,又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过去,医院绩效主要是围绕已经发生的疾病诊治费用来实施激励,容易导致过度医疗和住院率飙升的问题。随着紧密型医共体的推进,医保基金按照年度、县域、人头打包给牵头医院实行“结余归己超支不补”的政策,医疗服务模式必然会由治疗为中心转向“治已病”和“治未病”并重的方向。与之配套的绩效激励方式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将辖区人群慢病发现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等纳入绩效考核指标。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能提高整个社区的健康水平,实现医疗服务的根本性转变。
医共体基层医院绩效体系的发展方向涵盖了从质量效益到优绩优酬,再到效率驱动、事前激励以及以健康为中心的全面变革。这些调整不仅是对现有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更是为了适应新的医保支付模式和服务需求的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最终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