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2025年4月,上海十院、同济医院等三甲医院启动行政后勤岗位裁员,比例达30%,引发医疗行业震动。此次改革以合同到期不续签、调岗降薪、编制缩减为核心手段,响应国家卫健委政策要求,旨在优化医院人员结构,缓解财政压力。本文结合上海市卫健委文件及三明医改经验,梳理具体操作流程与争议焦点。
2024年9月,上海市卫健委下发文件,明确要求三甲医院压缩“不直接服务患者”的行政后勤岗位。该文件与三明医改“541”薪酬分配模式形成联动,即医生薪酬占50%,护理占40%,行政后勤不超过10%。政策规定行政后勤年薪总额不得超过医院总支出的10%,例如年支出10亿元的医院,行政后勤仅能分配1亿元。
1、合同到期不续签
上海十院对合同到期的行政人员直接终止聘用,涉及后勤、文秘等岗位。部分员工调岗至导诊台、物资管理等基层岗位,绩效工资下降50%。
2、编制动态缩减
同济医院将后勤编制缩减至原规模的1/3,床位与医护人员数量增加,但行政后勤人数从2200人压减至800人。
3、院长秘书分流案例
某院长秘书调岗至导诊台,月薪从1.5万元降至8000元,岗位性质从管理转为服务。
1、绩效分配改革
行政后勤岗位取消平均绩效制,改为与临床科室业绩挂钩。内蒙古包头规定行政绩效不超过临床的50%,台州推行“5:4:1”分配比例。
2、历史薪酬纠偏
某三甲医院行政后勤平均年薪15万元,高于一线护士的8万元。改革后,行政后勤薪酬按临床人员40%核定,主任医师年薪可达30万元。
1、支持方观点
临床医生认为改革打破“800医护养2200后勤”的畸形结构。有医生指出,行政岗中40%通过“内部推荐”入职,存在“关系户”现象。
2、被裁员工质疑
部分行政人员表示疫情期间承担物资搬运、消杀等工作,裁员存在“过河拆桥”问题。某医院工会主席透露,下一步可能重组科室,涉及更多岗位调整。
1、上海经验辐射
江西上栗县缩减23个行政科室,行政后勤与一线人员薪酬比下降15%。浙江台州、内蒙古包头等地借鉴“541”模式,但允许10%浮动空间。
2、技术替代路径
部分医院引入AI排班系统、外包保洁安保服务。美国凯撒医疗通过类似措施减少15%行政人员,错误率降低40%。国内道恒医管中心建议建立“后勤服务共享平台”,整合采购与维修需求。
1、临床人员定位
医生需强化职称晋升与科研能力,关注非医保项目如医学减重、健康管理等新赛道。护士可通过专科护理认证提升竞争力。
2、行政岗转型方向
运营管理部成为核心部门,要求人员具备医疗知识与财务技能。某医院设立“运营助理”岗位,行政人员嵌入临床科室实现业财融合。
上海三甲医院的行政后勤裁员是医疗体系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一步。政策需细化裁员标准,避免“一刀切”;医院应通过技术赋能优化流程;社会需建立再就业支持体系。未来改革需平衡效率与公平,确保医护人员安心执业,患者获得优质服务。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