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医疗质量安全,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生命线。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向全国二级以上医院下达“军令状”:必须在2025年9月底前完成全面自查自纠,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将严肃追究书记、院长领导责任,直接免职;科室主任将面临绩效扣罚,甚至组织处理! 同时,专项行动将重点严查涉及医疗安全的“十大安全红线”,全方位筑牢医疗质量根基。这一举措释放出强烈信号:医疗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患者安全必须置于首位!
一、政策背景:为什么开展专项整治?
国家卫健委强调,本次专项行动是基于近年来医疗行业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切而开展的。尽管此前开展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但仍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存在以下短板:
• 管理体系松散:医院管理层对医疗质量重视不足,组织架构不健全,院科两级质控责任未压实;
• 制度执行缺位: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手术分级、病历管理、院感防控等关键环节存在漏洞;
• 风险意识薄弱: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形同虚设,隐私保护、值班交接、推诿拒诊等问题频发;
• 文化氛围缺失:“以质为先”的绩效管理未落地,医德医风监管乏力,患者满意度亟待提升。
随着群众健康需求升级和医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安全面临更高挑战。此次专项整治旨在堵塞漏洞、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在全行业树立“质量第一”的红线意识,切实保障患者权益与就医体验。
二、十大安全红线:这些行为坚决不能碰!(附处罚示例)
专项整治聚焦十大领域的系统性问题,每一条都是不可逾越的“安全底线”。以下是红线清单及典型表现,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其危害性:
三、自查自纠:医院该如何行动?
根据方案要求,自查自纠阶段(2025年7-9月) 是专项整治的关键环节。医院需迅速行动,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闭环:
1. 明确责任分工
• 院长/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牵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质控会议,确保“党政同责”推动整改;
• 医务部/质控科:制定自查方案,组织全员培训(覆盖100%医务人员),建立问题台账;
• 科室主任/护士长:逐条对照十大红线开展自查,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质量改进。
2. 自查实施路径
• 组织体系与制度:核查院科两级质控架构是否健全,会议记录、责任分工是否清晰;
• 核心制度执行:抽查病历、手术记录、交接班日志,用数据说话(如手术安全核查完整率需≥95%);
• 风险与隐私:排查不良事件上报率、院感防控漏洞、摄像头遮挡等隐私保护细节;
• 电子病历与医德:审计系统操作留痕,畅通举报渠道(48小时响应实名投诉),公示满意度红黄榜。
3. 整改与验收标准
• 建立台账:对自查问题逐项分析成因(如RCA根本原因分析法),明确责任人、时限及措施;
• 集中攻坚:8月底前完成至少3项质量改进项目(如降低病历错误率、提升院感防控水平),整改完成率≥90%;
• PDCA闭环:通过季度简报、专项督查验证效果,确保问题不反弹;
• 省级验收:9月提交自查报告及证据链,省级部门将重点核查台账真实性及问题下降率(同比需≥50%)。
四、长效机制:如何避免问题反弹?
专项整治不仅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
• 制度固化:将自查中完善的手术分级目录、电子病历权限规则、隐私保护制度等汇编成册,形成《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 技术赋能:推广“医疗质量安全智能监管平台”,集成病历AI审核、不良事件预警、院感监测等功能,实现动态防控;
• 文化引领:设立“医疗质量安全月”,开展核心制度竞赛、患者隐私情景剧等活动,强化全员红线意识;
• 考核挂钩:落实“以质为先”绩效导向,将病历甲级率、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报告率等纳入薪酬分配核心指标。
结语
医疗安全无小事,专项整治正当时。距离9月底自查自纠截止仅剩1个多月,全国医院已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我们期待这场系统性变革能切实提升医疗质量,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安全、规范、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中重获健康。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