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这份历时两年多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我国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将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修订背景与重要意义
本次修订是在2014年版《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进行的全面升级。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和中医药法的全面贯彻,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全社会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得到广泛认可。
《指南》的修订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将有力推动中医药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作用。
二、主要修订内容与创新亮点
(一)服务项目扩容提质
新版《指南》在服务项目方面进行了显著扩充和完善:
新增传统功法指导内容,明确将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传统养生功法纳入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数量要求从原来的"不少于5项"提升至"不少于10项"
将治未病服务项目系统划分为五大类:
健康状态辨识及评估
健康调养咨询
健康干预
健康制品提供
传统功法指导
(二)服务对象精准分类
《指南》首次对服务对象进行了系统分类,明确了五类重点人群:
中医体质偏颇人群
亚健康人群
病前状态人群(如糖尿病前期、临界高血压等)
慢性病稳定期人群
特定状态人群(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
这种精准分类将有助于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服务的转变。
(三)科室建设标准升级
在科室建设方面,《指南》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员配置:
二级中医医院专职医护人员不少于5人
三级中医医院不少于6人
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不低于70%
设备配置:
新增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舌象仪、脉象仪等现代化设备
强调设备配置要与服务功能、技术水平相适应
空间布局:
明确功能分区要求
强调保护服务对象隐私
(四)管理模式创新
《指南》在管理模式上有多项创新:
鼓励开展互联网+治未病服务
支持开设专病专症治未病干预门诊
推动建立治未病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协同机制
强化基层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医联体等形式推广治未病服务
三、实施保障与配套措施
为确保《指南》落地见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
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培训宣贯工作
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支持开展治未病服务标准化研究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治未病发展
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探索将符合条件的治未病服务纳入医保
四、专家解读与社会反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表示:"新版《指南》的出台恰逢其时,既回应了社会需求,又引领了学科发展。特别是将传统功法纳入服务项目,体现了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主委指出:"《指南》对服务项目的扩充和细化,将有效解决过去治未病服务内容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有助于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服务体系。"
多位基层中医医院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指南》要求,加快完善治未病科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五、展望与建议
随着《指南》的实施,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率将达到90%以上,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可及性将显著提升。建议:
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治未病人才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推动中医药治未病理念走向世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强调,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确保《指南》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各中医医院要以《指南》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治未病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修订版)》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迈入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必将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